苏-27战斗机,这款曾经在全球范围内,叱咤风云的重型战机,居然是用“瑞士法郎记账的易货交易”换来的?如果不是央视披露这段历史,真不敢相信,俄罗斯当年为了卖飞机给中国,能做到如此卑微。不过,别看俄罗斯当时忍痛割爱,这笔交易对中国来说,绝对是划时代的大事,不仅让中国空军从二代机,直接跨入三代机时代,还让中国在战机研发上,少走了整整20年的弯路。
1996年,俄罗斯用专机,把数吨苏-27战机的设计图纸,空运到沈阳,这场面想想都够震撼。要知道,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数字化模型、三维建模,所有技术资料全靠纸质图纸。俄方一共运了6次,每次都是满满一飞机的技术资料。可以说,这些图纸几乎是把苏-27的灵魂,都交给了中国。
当时,这些资料被分发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、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各单位,研究人员就像啃硬骨头一样,一点一点地拆解图纸、学习技术。没有巨型计算机,没有电子档案,甚至连目录都没有,全靠人力一点点研究。这种啃图纸的过程虽然艰难,但也让中国的航空工业,彻底打开了眼界,学到了苏-27的设计思路和制造工艺。
其实,苏联一开始并不想卖苏-27,而是极力推销米格-29。1990年,苏联空军总司令甚至公开表示,“中国获得米格-29毫无政治障碍”。这话乍一听挺动人,但仔细一想,完全是俄式忽悠。米格-29虽然灵活,但航程短、载弹量小,根本不适合中国的国土防空需求。
中国军方一眼看穿了苏联的套路,直接绕过米格-29,选择了更先进的苏-27。要知道,苏-27可是苏联空军的新宠,刚刚服役没几年,性能吊打米格-29。苏联本来不想卖,但奈何经济崩溃、口袋空空,为了换取中国的贷款和生活物资,只能硬着头皮卖了。对中国来说,这绝对是一场捡漏式的交易。
1992年,首批12架苏-27战机交付中国,其中包括8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教练型。这标志着,中国空军正式拥有了第三代战斗机。随后,中国又从俄罗斯引进了三批,共78架苏-27战机,还进口了约100架苏-30多用途战斗机。
不过,中国并不满足于买飞机,而是迅速启动了国产化进程。以苏-27为基础,中国自行组装了约70架歼-11A战斗机,随后又在此基础上,研制了性能更强的歼-11B、歼-16等战机。可以说,苏-27在中国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战斗机家族,不仅满足了中国空军的需求,还让中国的航空工业,实现了质的飞跃。
苏-27的引进,让中国在战机研发上,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。以苏-27为基础,中国不仅研制出了自己的三代机,还在四代机领域取得了突破。这对周边国家来说,无疑是一种震慑。
如果说苏-27让中国少走了20年的弯路,那么今天的歼-20、歼-16,就是这条路上开出的花。这笔交易,俄罗斯可能觉得亏了,但对中国来说,绝对是赚得盆满钵满。
#热问计划#
京海配资-上海配资-配资门户网-股指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