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敏电阻(Thermistor)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敏感的半导体电阻器,其电阻值会随温度显著变化,因此测试的核心是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,来表征其温度特性(如电阻 - 温度曲线、灵敏度等)。以下是温敏电阻测试的详细内容:
一、温敏电阻的类型与测试核心参数
温敏电阻主要分为两类,测试重点略有差异:
负温度系数(NTC)温敏电阻: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(应用最广泛,如温度传感器、过热保护);
正温度系数(PTC)温敏电阻: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(如自恢复保险丝)。
核心测试参数:
零功率电阻(Rₜ):在规定温度下,通过电阻的功率可忽略(不引起自身发热)时的电阻值;
电阻温度系数(αₜ):温度每变化 1℃时电阻值的相对变化率(反映灵敏度);
温度 - 电阻特性曲线(R-T 曲线):不同温度下电阻值的变化关系;
额定功率、耗散系数(反映散热能力)等。
二、测试仪器与设备
核心测量仪器:
高精度万用表(或电阻测试仪):用于测量电阻值(精度需≥0.1%,避免测试电流过大导致元件自热);
温控设备:如恒温箱(精度 ±0.1℃)、油浴 / 水浴(适合低温至中温测试)、高低温箱(覆盖 - 55℃~125℃或更宽范围);
数据采集系统(可选):自动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,提高效率。
辅助工具:
测试夹具:确保温敏电阻与温控环境良好接触(如金属夹具固定,避免空气间隙影响测温精度);
导线:选用低温度系数的导线(如铜导线),减少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。
三、测试原理
温敏电阻的电阻 - 温度关系遵循特定公式:
NTC:通常符合 Rₜ = R₀exp[B(1/T - 1/T₀)],其中:
Rₜ为温度 T(单位:K)时的电阻;R₀为参考温度 T₀(如 25℃=298.15K)时的电阻;
B 为材料常数(B 值,单位:K),反映温度灵敏度(B 值越大,灵敏度越高)。
PTC:在居里点以下电阻随温度变化较小,超过居里点后电阻急剧增大,需重点测试临界温度及电阻突变幅度。
测试通过控制温度并测量对应电阻值,验证是否符合上述特性或产品规格。
四、典型测试步骤(以 NTC 为例)
1. 样品与仪器准备
样品预处理:检查温敏电阻外观(无破损、引脚氧化),记录型号、标称参数(如 25℃时的标称电阻 R₂₅);
仪器校准:
校准万用表(用标准电阻箱验证电阻测量精度);
校准温控设备(用标准温度计确认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一致,误差≤0.2℃);
确保测试电流≤100μA(避免 NTC 自热,通常万用表的 “电阻档” 电流符合要求)。
2. 温度 - 电阻特性测试(R-T 曲线)
将温敏电阻放入温控设备,用夹具固定,确保其与测温探头(如热电偶)距离≤5mm(减少温度偏差);
设定初始温度(如 - 40℃,根据产品规格选择范围),待温度稳定(波动≤0.1℃)后,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,记录为 Rₜ₁;
逐步升高温度(如每步 5℃或 10℃,关键区间可加密至 1℃),每次稳定后测量电阻值,直至达到上限温度(如 125℃);
重复降温过程(可选),验证温度循环的一致性(排除热滞后影响)。
3. 关键参数计算
B 值计算:选取两个参考温度(如 T₁=25℃=298.15K,T₂=85℃=358.15K),对应电阻 R₁、R₂,代入公式:\(B = \frac{\ln(R₁/R₂)}{1/T₁ - 1/T₂}\)(B 值偏差应≤±2%,具体看产品标准)
电阻温度系数(αₜ):在温度 T 时,αₜ = -B/T²(NTC 为负值,绝对值越大灵敏度越高)。
4. 其他专项测试(可选)
耗散系数测试:在恒温环境中,向温敏电阻施加功率,测量其自身温度升高 ΔT 与功率 P 的比值(δ = P/ΔT,单位:mW/℃),反映散热能力;
时间常数测试:将温敏电阻从一个温度环境快速转移到另一个温度环境,记录电阻值达到最终值 63.2% 所需的时间(反映响应速度)。
京海配资-上海配资-配资门户网-股指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