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区楼下的便利店老板最近总对着手机叹气。他去年跟风买了只新能源基金,跌了 20% 后割肉离场,可这几天打开账户一看,当初那只基金居然快回本了。更让他扎心的是,隔壁老王买的光模块股票,半年时间翻了两倍多。
这就是当下 A 股的真实写照。2025 年 7 月,上证指数再次站上 3500 点,这个让投资者纠结了 20 年的点位,这次似乎真的不一样了。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更关心的是:现在该加仓还是减仓?这波行情能持续多久?
一、同样是 3500 点,为啥这次感觉不一样?
打开股票软件翻历史走势,3500 点就像道鬼门关。2007 年冲过去的时候,全民炒股,连保洁阿姨都在讨论 K 线图,结果杠杆一撤,指数半年跌了 60%;2015 年更疯狂,场外配资公司遍地开花,10 倍杠杆不算稀奇,最后证监会清查配资,千股跌停成了常态。
再看现在,小区里讨论股票的人少了,倒是谈论新能源汽车续航、家里机器人好不好用的多了。这背后其实是市场逻辑的根本变化:
产业实打实的在升级。朋友在开发区管委会工作,他说现在招商引资,新能源、AI 企业要排队等厂房,而那些高污染的小工厂,给地给补贴都没人来。这种变化反映到股市上,就是机器人板块今年涨了 36%,光模块龙头新易盛半年涨了 3 倍,这些都不是炒概念,而是实打实的订单支撑 —— 英伟达恢复供货后,光模块企业的订单排到了明年。政策在做 "地基工程"。以前股市跌了,就盼着降准降息 "救市",现在更多是制度性调整。比如险资投资股票的比例放宽到 50%,但同时要求考核周期拉长到 5 年。这就像给市场装了 "稳压器",想靠短期炒作赚快钱,越来越难了。
二、钱变了,股市的脾气也会变
老股民都记得 2015 年的场景:券商门口排满开户的人,银行理财经理偷偷推销 "配资业务",连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借钱炒股。那种靠杠杆堆起来的行情,涨得猛,跌得更狠。
现在的市场资金,味道完全不同了。上周去参加一个保险行业的会议,某大型险企的投资总监说:"我们现在买股票,首先看能不能拿 5 年,短期波动根本不 care。"35 万亿险资就像市场的 "定海神针",它们不追热点,只找那些估值合理、有稳定现金流的公司。
外资的态度也很说明问题。高盛最近把中国股市评级调到 "增持",不是没来由的。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,中国 5.3% 的 GDP 增长虽然不算拔尖,但制造业 PMI 连续 8 个月在荣枯线以上,这种稳定性在全球都少见。
不过普通投资者要注意:当 "慢钱" 成为市场主力,想靠追涨停板发财,难度会越来越大。就像小区里的张老师,去年买了只 AI 概念股,涨了 10% 就赶紧卖了,结果现在股价翻了 3 倍。他总结说:"现在的股市,比的不是谁跑得快,而是谁看得远。"
三、赚钱的逻辑变了,这些信号要盯紧
以前炒股,大家总爱猜 "大盘能涨到多少点"。现在打开炒股软件,涨幅榜上的股票越来越 "陌生":做减速器的、搞光模块的、研发 AI 芯片的…… 这些以前听都没听过的公司,正在悄悄改变市场的赚钱逻辑。
特斯拉 Optimus 机器人量产的消息,让产业链上的公司忙得不可开交。去调研某减速器企业时,车间主任指着生产线说:"以前是我们找客户,现在客户带着现金排队等货。" 这种真实的需求爆发,和 2015 年靠概念炒作的行情完全不同。
光模块行业更典型。新易盛上半年净利润预增 327%-385%,中际旭创预增 54%-88%,这些数字不是编出来的 —— 英伟达 H20 芯片恢复对华销售后,国内数据中心的采购量同比增了 3 倍。有个持有光模块股票的投资者算过:即便股价涨了这么多,现在的市盈率也就 30 倍左右,比 2021 年的白酒股便宜多了。
但要警惕 "伪科技股"。有个读者给我留言,说买了家号称 "AI + 医疗" 的公司,结果研究财报发现,其 AI 业务收入占比不到 5%,股价跌了 40% 才醒悟。分辨真假机会其实不难:看看公司的订单有没有增加,客户是不是行业龙头,研发投入是不是真的在转化成产品。
四、现在入场,机会在哪?风险又在哪?
后台总有读者问:3500 点了,还能进场吗?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错了 —— 股市从来不是看点位炒股,而是看逻辑。
机会藏在产业升级的浪潮里。就像 2010 年智能手机普及带动消费电子行情,2020 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催生锂电产业链,现在的 AI、机器人、高端制造,可能正在重复类似的故事。但要记住:10 家相关公司里,可能只有 2-3 家能真正跑出来。
风险也不能忽视。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,上周去菜市场买菜,摊主说:"虽然物价稳了点,但大家买东西还是精打细算,贵点的菜很少有人问。" 这种消费端的谨慎,会影响到很多行业的业绩。
更要小心 "估值泡沫"。有些 AI 概念股,市盈率已经炒到几百倍,连公司自己都发公告说 "业务还在研发阶段",这种股票一旦回调,可能几年都缓不过来。
小区便利店老板最终没敢再进场,他说:"看不懂的钱,不赚也罢。" 隔壁老王则继续持有光模块股票,他的逻辑很简单:"公司还在接新订单,业绩还在增长,急着卖干嘛?"
3500 点之上的 A 股,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。对普通投资者来说,与其纠结点位,不如花时间研究公司:这家企业是真有技术,还是只会讲故事?产品有没有不可替代的优势?如果这些问题搞不清楚,就算点位涨到 4000 点,也未必能赚到钱。
那么问题来了:如果你手里有 10 万块闲钱,现在会选择加仓,还是继续观望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
京海配资-上海配资-配资门户网-股指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